图为法官通过扫描微信快速立案模块生成的二维码将案件信息快速导入立案系统。 通讯员 曹璐 摄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洁
“以前现场立案,我立完这些案件最少得需要两天时间,现在通过网上预约立案,现场提交材料也就一个小时,还免去了长时间排队的麻烦,真是太方便了。”5月8日上午,手捧着厚厚一摞起诉状的律师张乐乐,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快速完成了100件物业纠纷的立案工作,对法院的立案效率赞不绝口。
这样的称赞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北京法院诉讼的当事人口中。《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按照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提出的网上预约立案24小时不“打烊”的要求,北京法院着力打造了集网上预约立案、微信预约立案、京津冀跨域立案、微信快速立案为一体的“立体化线上立案系统”,努力实现让当事人只跑一趟就能立案的目标。
北京法院系统的预约立案系统涵盖了计算机端和手机端两种渠道,当事人既可以通过计算机登录北京审判信息网的网上预约立案系统,也可以通过关注“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微信公众号进行操作。记者注意到,两个平台上的操作页面均采用了引导式的设计,即使没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当事人也完全可以按照页面引导,通过点击“下一步”逐步完成全部预约立案程序。当事人点击提交后,立案法院即可收到预约立案信息,立案法官将在5日内对预约立案申请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以短信形式进行通知。审核通过的当事人就可以在指定时间到法院提交材料,办理立案手续。
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蔡慧永介绍,目前网上预约立案和微信预约立案已经适用于北京全市法院的一审民商事、知识产权和执行实施案件。2018年,仅朝阳法院一家,网上预约立案量就超过5万件,该院窗口平均立案时间已缩短了50%。
“‘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专门设置了微信快速立案模块,当事人可以利用这个模块事先填写案由、诉讼标的金额、当事人身份信息等案件要素,填写完成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带有立案信息的二维码。窗口的立案法官只要扫描这个二维码,当事人填写好的案件信息就会自动导入立案系统。”朝阳法院政治部主任俞里江告诉记者,当事人在立案大厅等待的碎片时间就可以完成立案信息的填写,这样既保证了案件信息录入的准确性,也大大提高了窗口立案法官的工作效率。
5月8日上午,代理了一起赡养纠纷的万平律师正好体验了一把微信快速立案,等待的过程中她将案件中5位当事人和自己作为代理人的信息全部填写完,到窗口后法官一扫码即开始了立案审核,随即办理相关手续,全部过程只用了5分钟。万平直呼“太方便了”。
北京法院“立体化线上立案系统”带来的便捷还远不止于此。蔡慧永介绍说,北京法院2018年审结的案件中,至少一方当事人住所地在河北的民事和执行案件就有6万多件,一方当事人在天津的有9550件,为了便利京津冀三地当事人行使诉权,北京法院与津冀法院加强协作,共同建立了京津冀跨域立案工作机制。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可以到“家门口”的法院,通过自助立案平台提交起诉材料及证据,管辖法院经审查后符合受理条件的,便会直接登记立案。目前,京津冀跨域立案已适用于北京、天津全辖区中基层法院以及河北省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和辖区15家基层法院管辖的一审民商事案件、执行实施类案件。
据统计,北京法院“立体化线上立案系统”试运行一年来,通过网上预约立案、微信预约立案、京津冀跨域立案及微信快速立案共完成线上立案100361件,占全市法院一审民商事、首次执行案件的29.2%。
“‘立体化线上立案系统’具有全天候、零距离、全方位三个突出的功能特点。通过这一系统,当事人随时随地可以向法院提交立案申请,并且只到法院跑一次,就可以完成立案。”蔡慧永说,北京法院还采取了一系列配套便民举措,包括在立案环节配套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增加在线调解、类型化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等功能。
据了解,为进一步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全市基层法院将探索在律师代理情况下,对买卖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承揽合同纠纷和委托合同纠纷等5类商事案件进行网上直接立案,并在“北京法院微诉讼”端增加执行案件查询、执行线索提交、执行事项申请等在线执行功能,推动诉讼事务智能化、便民化,全面优化和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诉讼体验,努力打造符合营商环境要求的、具有北京特色的网上移动微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