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子阳
一年前的今天,中国法律服务网正式上线。
一年来,中国法律服务网累计访问1.7亿人次,注册社会公众600多万;
一年来,中国法律服务网在线办事70余万件,法律咨询500万人次,用户满意度达到90.8%;
一年来,中国法律服务网免费出具法律意见书75万余份,按每份意见书500元计算,为人民群众节省法律咨询费用近3.7亿元……
过去一年,司法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加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日益提升。
5月20日,中国法律服务网上线一周年之际,司法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为其“庆生”。司法部部长傅政华在发布会上向记者介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惠及全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和热线平台的社会影响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三大平台”能够获得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让每一个遇到法律问题的公民体验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
“为方便人民群众在线办事,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我们积极推动各省法律服务网开通在线办事功能。目前,各省级法律服务网累计在线办事70余万件。湖南、浙江、江苏、广东、辽宁、上海、安徽等省份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在发布会上向记者介绍,中国法律服务网汇聚了全国77万多家法律服务机构和139万多名法律服务人员信息,目前累计查询量达180万余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在今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
为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司法部提出将“互联网”全面应用到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大力推进中国法律服务网建设,努力把中国法律服务网打造成为老百姓排忧解困的贴身“法律顾问”,不断地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和满意率。
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要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
过去一年来,司法部从全国遴选了922名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组成驻场法律服务团队,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权威的法律咨询服务。目前,案例库囊括了社区矫正、公证、司法鉴定、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11个业务类型的案例19274篇,这些案例既为老百姓处理法律问题提供了借鉴参照,也为司法行政干警开展行业监管、同案同处、教育培训、预警预测提供了指导借鉴。
在去年9月5日,中国法律服务网开通了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平台。目前,累计接收到群众反映问题的意见建议2210件,其中属于反映证明事项清理的1239件,已办结并反馈情况的有1123件,另有116件正在办理。经研究,需要保留有关证明事项并向当事人解释原因的有593件,取消或者通过内部核查等方式不需要再开具证明的有504件。
提高中国法律服务网质效
法治是化解社会矛盾最可靠的方法。请律师、办公证、求法援、找调解、寻鉴定……生活中时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遇到这些法律问题,在中国法律服务网上都能找到答案,它是老百姓身边免费的法律顾问,通过法律帮助群众化解生活的难题。
在中国法律服务网上线一年咨询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法律服务保质保量?
在进一步提高中国法律服务网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司法部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加强岗前培训、建立留言咨询质检机制、建立满意度评价机制、建立驻场法律服务人员考核机制,通过一系列措施构建质量保障闭环体系,有效保障现在留言咨询能够得到高质量的解答。
“中国法律服务网的潜力很大,发展的空间也很大。下一步,我们要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升中国法律服务网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中国法律服务网移动端功能建设,通过移动端不断地扩大服务功能,实现法律咨询、法律事务‘掌上办’‘指尖办’‘随时办’,向移动服务、随身服务、个性服务的方向发展。”熊选国指出,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技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持续不断地优化网站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法律服务需求,真正让中国法律服务网成为公众遇到法律问题的首选。
中国法律服务网从上线之初就注重大数据的收集和应用,司法部在中国法律服务网的建设运行工作中,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努力向社会公众提供精准智能的公共法律服务。
“智能技术提供在线法律咨询,增强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老百姓节省了大量成本。”司法部信息中心主任林振文告诉记者,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网站智能法律咨询系统现从最初的婚姻、劳动纠纷、工伤赔偿、交通事故、借贷纠纷5大类,完善到现在包括遗产继承、校园侵权、借贷纠纷等15大类,基本涵盖民生领域可能碰到的法律问题。在智能咨询中设有智能咨询机器人,智能法律咨询达到170万余次,出具免费法律意见书75万余份,为老百姓节省大量咨询费用、诉讼费用。
三项新功能平台上线运行
中国法律服务网“周岁”之际,司法部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中国法律服务网英文频道和全国法律服务地图三项新功能平台上线运行。
“为方便农民工及时获得法律援助,中国法律服务网开通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在网上帮助农民工第一时间申请法律援助,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为农民工依法讨薪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指引、相关法规案例查询、曝光欠薪黑名单等服务。”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局长邓甲明说。
据了解,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的特点是快捷,遇到欠薪问题的农民工不仅可以通过法律咨询寻求帮助,还可以直接反映遇到的欠薪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寻求法律援助的欠薪农民工一律免于经济困难条件审查,努力做到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
随着我国进一步高质量地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与世界的经济贸易往来深度融合,与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科技合作日益频繁。但是,由于外方语言障碍、不熟悉中国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原因,往往会碰到一些障碍。
司法部开通中国法律服务网英文频道,为外国企业、组织、个人提供权威、免费的中国法律咨询服务,重点解决在我国境内遇到的投资、贸易、金融、环保、出入境、劳动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
为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获取法律服务地图,中国法律服务网上线全国法律服务地图。全国法律服务地图汇聚了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仲裁委员会、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等8大类,共77万家法律服务机构的数据,为人民群众提供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不仅可以查询法律服务机构的地理位置、导航信息,还可以查询该机构的执业人员信息、业务范围信息、联系方式等综合信息,实现法律服务一键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法律服务地图跟百度、高德地图等常见地图相比,不仅可以查询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导航,更重要的是,在地图上显示法律服务机构的社会信用代码、法律服务人员信息、业务范围、联系方式等信息,为群众提供十分便利的法律查询服务。”林振文说。
法制日报北京5月2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