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法治化营商环境驱动市场创新

日期:2019年05月28日 | 来源:法制日报 |  作者: | 字体: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浙江温州的律师很忙。

除了办案,全市律师还担任279家商会协会、4827家企业的法律顾问;

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律师达114人次,撰写人大建议、政协提案近百件;

开展全面“法治体检”,法律服务进企业专项活动770场,企业刑事风险防范巡讲94场……

“发挥律师职能作用,帮助民营企业找出经营管理痛点、堵塞法律风险漏洞、打通依法维权堵点,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温州市律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康乐这样概括说。

从“八大王”案件平反之路,到企业品牌保护之路,再到“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之路,都活跃着律师的身影,也出现了党委、政府的“有形之手”。

近日,温州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法治环境的意见》,力推十二项举措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创建第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犹如装载了强大的驱动器,推动市场源源不断地迸发出创新活力。

改革先行

千年古县,乐音清扬。

一块黄杨木雕平安扣,一棵花梨木思乡树,一枝石斛花开,无不牵动着在外华侨的心。

乐清有华侨华人2.56万人,遍布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回国办理出入境业务增多,乐清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推出了侨商版“最多跑一次”改革服务。

去年,用了四天。

今年,只要三天。

但在1989年,想出国做生意,那是一两个月都办不下来,找人找关系都办不了……

这是莫斯科乐清商会常务副会长姚平办护照的经历。他发自肺腑地为家乡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点赞,“只要到出入境管理大队自助机上,直接刷身份证,就轻松办妥相关手续”。

涉侨零距离服务队、侨团微信群、“度身定制”服务机制……一系列干货,让乐清的海外华侨变回国办事为网上办事,获得感满满。

比起华侨,对于改革带来的环境优化,本地人的感受更为直观。

亿元村、平安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这些是柳市上园村获得的荣誉。奔跑在乡村振兴的改革大道上,上园村党支部书记胡成云激情澎湃,“狠抓集体经济建设是基础,提高依法治村水平是保障,两者良性互动,上园村不仅成了‘温州模式’的代表,也成了平安法治村的典型”。

“以前辖区责任田包干,但那时低压电器家庭小作坊多,人口流动大,治安比较差,街面上动刀子的也有,我就像赤脚医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柳市公安分局民警杨方照说,随着警务体制改革的推进,建设在线警务,增加智能监控,组建专业打击队伍,配齐巡防力量,警情大幅压降,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

治安形势好转,杨方照也有更多时间上门走访服务,辖区企业家亲切地招呼“杨老师来啦”。

“以前我们是怕警察上门,但如今公安机关成了企业发展的平安守护神。”沪川集团董事长潘教武说,企业曾和跨国巨头施耐德公司打官司并获胜,政法机关引导企业依法维权,提高了企业自我保护意识。

在潘教武看来,个案对企业家的安全感影响深远,正如“八大王”案件的平反,推动了社会发展进步,而吴英案则警示着民营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非法集资刑事风险。

防范风险

改革总是与风险相伴相生,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改革才能行稳致远。

活跃的民间借贷市场,支撑了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同样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风险。

2010年,受银根紧缩影响,乐清不少电器企业因资金链和互保链断裂而停产或倒闭,政府及时出手,实施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民间借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探索民间金融规范化和阳光化,是温州金融改革的首要任务。2014年,《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施行,弥补了民间融资管理无法可依的空白,通过培育民间金融组织、监测民间资本流动,防范金融风险,走出一条地方金融监管创新之路。

2018年,世界温州人大会上,温州启动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推出80条举措,建立企业和企业家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实行执法事项提示、轻微问题告诫、共性问题约见、违法行为纠错等制度。

杨康乐,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担任了温州市、瓯海区、文成县人民政府的法律顾问,除规范性文件、行政合同审查等常态工作外,去年以来为政府涉企事务提供多次法律服务,而这些涉企事务都在不同程度上关联营商环境提升工作。

最近,温州首张“涉企免罚清单”出炉,这份由交通运输系统率先发布的清单目录,含38项违法行为。

温州市司法局局长卢斌说,全面推行“涉企免罚清单”是温州市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落实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一项创新举措,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的行政相对人,依法作出不予处罚决定,通过书面决定书,指出行为的违法性,既教育了行政相对人,又普及法律知识,凸显执法人文关怀。

围绕“涉企免罚”,政法机关纷纷出招。

温州公安拟定涉企刑事案件慎用强制措施等15条意见;温州检察针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起草相对不起诉指引;温州中院起草企业及企业家容错免责相关办法;温州司法行政系统要求1700多家行政执法单位梳理并逐项列明涉企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轻微行政违法行为的目录清单。

温州政法干部还积极参与“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强化重大涉企案件风险防控化解,完善涉企案件追赃挽损机制,提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建议44件,督促挽回国有财产损失3246万元。

能动司法

法院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责无旁贷。

“人民法院是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实践者。”乐清法院院长林向光说,作为基层法院,乐清法院今年以“亲商助企司法服务年”活动为抓手,按照“服务一批,帮扶一批,处置一批”原则,强化司法服务和保障,运用法治化手段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助力乐清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在乐清法院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新型诉讼服务大厅里,诉讼服务自助终端、智能法云柜等“互联网+”元素随处可见。

“受不同时期的台会、金融风波影响,乐清经历了经济发展阵痛,民间借贷纠纷、涉企金融案件、涉执行案件大增,给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林向光坦言,如何维护合法金融债权的同时,让企业能够生存下去,考验审判者的智慧。

林向光的思路是,“上门看八字”,通过能动司法积极应对,采取柔性司法手段,在依法前提下实行差异化处置,对确有市场潜力的困难企业,借助政银企法合作平台,支持企业临时解封和应急转贷,帮扶企业走出困境,为不良资产“双降”作出贡献。

乐清一家阀门公司是知名外贸型企业,因受担保链牵连,被列入失信名单导致无法开具信用证,进而影响外贸生意。法院得知情况后,灵活运用司法政策,通过临时解除失信措施,使这家企业顺利开具了1800万美元的信用证,有效保障了企业与外商数亿元的外贸订单不受影响。

做好亲商助企服务文章,必须找准司法工作切入点。

乐清出台了《服务保障乐清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举措二十条》,举行“法治文化进行业”活动,引入商会调解机制,设立北京、上海等9地驻外商会“司法服务联络站”,实现“商人纠纷商人解”,依法保护合法权益。

“法治化营商环境好差,考验一个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能力。”乐清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王守根认为,市场与政府边界清晰,政府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公共产品和安全,追求有力、有为、有效,司法机关、行业协会等多方职能作用充分发挥,促进了现代治理能力提升。

记者感言

“最多跑一次”改革、警务体制改革、民主法治村建设、民间金融规范化、“两个健康”先行区80条举措、“涉企免罚”清单、亲商助企服务年……不论哪种创新载体,都是为了让民营企业家更有安全感与获得感,让民营企业发展有更多法治保障。

温州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向法而生,唯有法治才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改革是发展的引擎,用改革的方式优化环境,用法治的方式保障改革,终将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录入:深圳龙岗律师网 | 阅读:
相关新闻  
深圳龙岗律师事务所-陈志钧律师介绍
如需咨询法律问题,请到“免费咨询”频道留言,律师约2小时即可回复。如有案件委托,请拨打以下电话。
手机号码:180-8888-6636(陈志钧律师)
咨询邮箱:1201222@qq.com
福田地址:深圳福田区深南大道港中旅大厦22~23楼
龙岗地址:深圳龙岗区龙福路荣超英隆大厦A座1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