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跨境贸易得分已提升至65位,跃升32位,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为显著的经济体。上海作为样本城市,在其中的贡献权重占到55%,所起作用功不可没。
作为跨境贸易的门户,上海海关一直致力于营商环境的优化,是海关多项业务改革的“试验田”。近年来,上海海关以贸易便利化为核心,不断探索建立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四新经济”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新模式,向着打造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世界高地的目标不断迈进。今天本报刊发记者在上海海关蹲点调研采写的创新监管方式改善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敬请关注。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群 蔡岩红
说起上海中山东一路13号大家可能不知道,但如果你徜徉在上海外滩,每隔15分钟便可听到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乐曲从一座挂着大钟的楼里徐徐传出。这便是上海海关所在地。
“70年前的5月25日,正是这座大楼挂出了‘欢迎人民解放军解放大上海’的巨幅标语,正是在这座大楼上升起了上海解放的第一面红旗……”每当说到这些,上海海关第四代守钟人魏云寺都格外激动。
如今,这座已92岁高龄的海关大楼,不仅默默地伴随着共和国的崛起,注视着上海的发展变迁,更见证了这座大楼里的人们,紧跟时代步伐,把准改革发展脉搏,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打造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世界高地、助推经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优质服务成为靓丽名片
上海向海而兴。
中国航运业的发展,无论是远洋、近海还是沿海,上海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枢纽。众多外国轮船公司也把上海作为远东的航运中心。
1986年,上海海关最早设立的隶属海关之一浦江海关,大部分工作都与航运有关。
为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1998年,浦江海关入驻上海航运交易所并设立业务现场,办理海运进出口集中式通关业务,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几万家企业提供全年无休的“一站式”通关服务。
虽与上海海关大楼同在黄浦江西岸,但站在上海海关钟楼东面远眺,因一直向北流淌的黄浦江忽然拐了个弯,浦江海关大楼竟给人在黄浦江对岸的错觉。
5月6日,记者来到上海航交所报关大厅,现场井然有序,等待办事的人员并不多。所有对外窗口上方都有4个字“五心承诺”,现场关员解释说,“五心”,即“服务贴心,工作细心,沟通耐心,执法专心,让优质企业报关安心”。
浦江海关正是通过打造“五心”品牌,以需求导向提升服务质量、工作效能,让海关优质服务成为最靓丽的营商环境名片。
“过去这里可是海关业务最繁忙的地方,关员每天人均接单量达800份,经常要加班才能保证当天单证放行,现场大批报关员等候派单、取单的盛况曾是关区一景。”浦江海关综合业务三科陈莹晔告诉记者,从2012年8月开始,浦江海关实行无纸化改革,从企业申报到货物放行,所有报关单及随附的纸质单证都转为电子数据,企业不需要到海关现场和货运现场递交纸质单证,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完成申报、通关的全过程。“如今现场审单关员减少了三分之一,工作重心也变成为来窗口办事企业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关员也不用加班了。”陈莹晔说。
浦江海关还是上海海关多项业务改革的先行者:
1990年,率先启用H883报关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海关作业由手工到计算机的一次突破;
1992年,首次实施船舶监管业务改革,对国轮实行联检、验证不上船;
1998年,参与口岸“大通关”试点,入驻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门式”服务;
2003年,上海口岸率先实行“5+2天”工作制,浦江海关航交所现场成为国内第一个每周7天工作的通关现场;
2007年,浦江海关正式启动分类通关改革试点;
2012年,作为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的试点单位,积极推进无纸改革;
2016年,浦江海关作为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上海试点首个隶属海关参与改革试点;
……
近年来,浦江海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优化营商服务软环境,探索“互联网+”框架下的海关职能实现方式。2018年4月,浦江海关推出“智慧通关”App,通过业务查询、业务办理、关企互动等功能模块,打破时空壁垒,优化作业流程,降低企业通关成本、节约企业通关时间,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企业通过“业务办理”模块,提前上传资料,根据海关预审结果,及时补充、修改,完成预审后现场快速办理,实现业务办理“一次跑”;运用“关企互动”模块,及时提醒企业办理相关业务,通知企业重要注意事项,及时解答企业通关困惑,搭建关企互联互通“立交桥”。自“智慧通关”App推出以来,已为企业办理各类业务预审2万余次,电子签收8.8万余份,为企业搭建便捷通关“高速路”。
2018年,浦江海关受理进出口报关单已突破1000万份,较10年前增长了1.6倍,而无纸化比例已达98.6%。
集约化监管一站式服务
通过创新研发用品跨境流动监管服务模式,提升科创机构通关速度;为进口生物材料和特殊物品量身打造通关快捷通道,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允许享受高级认证企业不超过0.5%的低查验率,大幅提升研发用品整体通关便利化水平,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推出支持科创18项改革创新举措,解决77家科创机构进出口难点问题……刚刚成立一年的科创中心海关是上海海关最年轻的隶属关。成立以来,面向上海市科研院所、在沪央企研发中心、外资研发机构、国家实验室等275家科创机构提供海关集约化监管和一站式服务。
5月7日,记者在科创海关一间会议室,看到一封科文斯医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写的感谢信。科文斯是全球最大的医药研发服务公司之一,不仅是全球十大医药公司首选的合作伙伴,更是中国医药研发企业走向世界的理想的医药研发服务外包战略合作伙伴。
“今年1月初,公司从上海出口两批动物血清样本至意大利。但由于意大利报关行和物流的工作失误,没有充分了解意大利进口动物样本的特殊要求,货物到达意大利后,被意大利海关以兽医(卫生)证书上的检验检疫条件不符合意大利官方要求为由,拒绝放行货物。”谈及这封感谢信的起因,科文斯商务运营总监张伟玲记忆犹新。
经反复协商后,意大利海关提出,若企业无法在2月27日前提供符合意大利官方要求的证书,货物将被退运或销毁。此事让科文斯进退两难。“无论退运还是销毁,对于科研项目都是巨大的打击,除了上千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外,若不能及时收到货物,科研项目还面临被迫取消的风险。”张伟玲说,对于科研企业,一个项目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命运。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2月11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科文斯向上海科创海关寻求指导和帮助。
“得知公司困难后,我们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难点及意大利海关的要求,在查阅了解相关政策规定后,为企业制定了可行性方案,并加班加点尽最大可能缩短处理时间。”科创海关副关长姚惠琦说。
2月26日,科文斯拿到补充版的兽医(卫生)证书,并于2月27日将证书原件提交给意大利海关,在“最后一秒”完成了货物的清关手续。
“科创海关用短短11天时间,完成了了解情况、制定备选方案、请示主管部门、确定操作方式、安排样本抽样检测、多方协调、最终出具补充版本的兽医(卫生)证书等一系列耗时耗力且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帮助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张伟玲用“化腐朽为神奇”来形容科创海关的办事效率。
在上海海关,科文斯的例子并非个例。一年来,上海海关对上海市科创机构开展精准画像,编制形成上海市275家科创机构、4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地区分布图、行业状态图;与第三方智库合作,先后调研70多家科创机构、行业协会和产业平台(基地),主动征求意见建议,收集到51个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解决率高达96%。
实现安全便利有机统一
“围绕‘用大数据实现便利,用大数据实现安全,用大数据实现安全与便利的有机统一’这一目标,将大数据平台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一把钥匙,带动上海口岸通关效率和监管质量实现质的飞跃。”5月9日下午,上海港务集团大礼堂内座无虚席,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在“海关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企业宣讲会”上谈及了他对利用大数据平台改善营商环境的构想。
长期以来,口岸监管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互联网时代运用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终极解决方案。
2018年,上海海关自主提出上海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构想,并依托上海口岸优势,会同中远海运、上港集团联手启动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用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实现口岸安全与便利的有机统一。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大数据平台已汇集生产、贸易、物流、税务、工商、外汇等各方数据7亿多条。
参与试点的企业也从中尝到了甜头。
上汽大众是第一家参与试点的企业。“得益于大数据平台,上汽大众通关作业完成了从依赖报关员人工经验到全供应链数据透明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变。”上汽大众计划物流与控制执行总监梅剑平的切身感受是,通关时间进一步压缩,从之前的“货物到港、申报进口”转变为“货未到港、申报完成;货物到港、即刻放行”,公司货物基本通关工作在货到前已经全部完成了。
“公司进口货物在运输途中,通过‘单一窗口’办理报关和税款自报自缴等手续。货物到港前,海关完成报关数据与平台上相关数据的交叉比对,以及对货物真实性、合法性研判。船舶靠泊后,货物实现船边即提、无障碍通关。”另一家试点企业巴斯夫(中国)公司供应链及信息管理负责人赵宏斌还给出了具体数据,自2018年5月参与试点以来,部分货物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平均为0.8小时,比同期未参加试点货物压缩98.8%。
“在大数据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数据的共享和透明为船队运行提供了安全的保障。”中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立荣介绍说,过去危险品瞒报一直是航运企业非常头疼的事情,防不胜防,一旦出现,可能威胁的就是整船的货物运输安全,为广大遵纪守法的客户带来不利后果和影响。利用大数据平台的管理优势,公司在危险品瞒报的防控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中远海运船舶的安全航行多了一道保障,为广大客户交付给的货物运输安全也多了一道保障。
大数据平台还为服务首届进博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台从进博局采集展商展品注册备案数据,建立监管底账。一方面,大数据平台实现全流程便捷,合法合规货物实现提前申报、靠泊即提,整体通关时间比原来压缩三分之二左右;另一方面,大数据平台管住全领域风险,先后截获多起禁止或有害货物,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记者在会场注意到,与会企业代表,一边聆听海关、参与试点企业的介绍,一边拿着手机记录着前台大屏幕上播放的PPT演示。“会后,不少企业都找到我们,纷纷要求参与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上海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杨玉宇兴奋地告诉记者。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较2018年又缩短了31%和23%。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跨境贸易得分从69.91提高到82.59,排名从97位提升至65位,跃升32位,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为显著的经济体。上海作为样本城市,在其中的贡献权重占到55%,所起作用功不可没。
“改善营商环境,不是简单追求排名的高低,而是为了方便群众、服务企业、推动发展,这是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融昆坦陈,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将坚持需求导向,着力破解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问题,更加精准发力。
记者感言
经济发展的活力来自市场主体,市场主体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既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经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上海海关蹲点调研采访,感受最深的就是上海海关一直致力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秉承“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理念,在打造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的世界高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