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群 蔡岩红
从上海海关大楼隔江望去,可以从众多高楼大厦中找到浦东海关大楼。
28年来,守钟人魏云寺经常会站在上海海关钟楼上远眺黄浦江对岸,眼看着东方明珠拔地而起,金贸大厦直冲云霄,见证浦东从一片荒芜走向繁华,改革开放给上海带来的巨变已深深印入他的脑海。
如果说魏云寺是上海改革开放的见证者,那么浦东海关第一任关长李善芬则是上海尤其是浦东改革开放的参与者。
浦东开拓创新破冰探路
“过去浦东可是一片荒凉之地,周围都是芦苇。上海人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之说。”李善芬说,如今,每当回到浦东海关环视周边陆家嘴日新月异的变化,常会触景生情。
5月10日,虚岁77岁的李善芬精神矍铄,回想28年前踏上浦东和同仁们一起在这片热土上走过的每一个脚步和历程,至今难以忘怀……
浦东的发展离不开海关。“浦东开放初期,外商对浦东知之甚少,投资决策举棋不定时,他们经常会在开发公司负责人陪同下来海关咨询征求意见。”李善芬回忆说,海关还经常受邀参加企业招商项目决策会议,宣传政策规定,有时直接解答企业问题,帮助解决投资者的疑虑。
海关的政策宣传对当时通用汽车、贝尔程控交控机、日本JVC电子、东芝电脑、华虹NEC集成电路等项目落户浦东金桥、张江和保税区,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上海市政府正是看到了海关在浦东改革开放中发挥的作用,时任市长黄菊决定将原址在浦东大道上的浦东海关大楼项目,移址到陆家嘴黄浦江畔,与外滩海关大楼遥遥相对。”李善芬说起了浦东海关大楼选址的一段小插曲。
海关还派员参加了上海市浦东十大政策落实的文件起草小组,并对引进外资可兴办的商业零售业、可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金融业、开设证券交易所等,提出了对投资项目的关税减免和监管意见。同时,在参与海关总署制定浦东新区、保税区两大政策法规的调研考察时,也提出了突破性的建议。
“上海海关对进出浦东新区、外高桥保税区的货物、运输工具和个人携带物品的监管办法,成为全国对设立新区和保税区的海关监管规定样板。”李善芬说。
1990年,位于浦东新区的外高桥保税区批准建立,这是国内第一个保税区。这个在全国无先例可循的保税区内,上海海关还要在“第一”基础上再造“第一”。1993年,上海海关推动区内建起保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保税区内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可在市场内进行保税展示,区外的贸易商看中后可直接签合同,省去了他们到国外谈生意,以及区内货物出口再进口的运输和时间成本。这样的现货交易市场在当时看来太过“超前”,以致上海海关被相关领导提醒“是不是走太快了?”而结果是,1年后,保税区在宁波、厦门等地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相关政策也统统被“拷贝”。
“而海关总署关于‘保税仓库所存货物储存期限为1年’的规定,也被外高桥保税区的政策突破。从外高桥保税区设立之日起,对货物储存就从未设期限。”
李善芬告诉记者,之所以不设期限,旨在顺应全球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增加企业经营的自主灵活性,这对吸引跨国公司选址上海设立分拨中心将带来极大助益。
10多年前的超前观念,让此后的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及区域分拨中心的“天堂”。2010年海关总署令第191号,也明确了保税港区货物不设存储期限。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浦东挂牌成立。上海海关制度创新的“大戏”由此愈演愈烈。如,一辆欧规宝马X5,进价5万多欧元,而关税和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合计就要3万多欧元。2016年,上海海关在自贸区内试行平行进口汽车保税仓储业务,进入保税仓的汽车可暂不交税,终结了已实施11年的进口汽车“落地征税”制度。一辆宝马3万多欧元的税可暂且不交,相当于原本进口2辆车的成本现可进口3辆。
自贸区成立5年来,上海海关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核心,累计推出64项创新制度,其中33项由国务院和海关总署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了新经验,为中国新一轮开放与发展提供了强劲引擎和坚实基础。
自贸保税让艺术品“活起来”
恒温恒湿、摄像头无死角全天候监控,有着最严格的消防、安保设施,存有名画、雕塑、文物等各类珍贵艺术品。
5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的国际艺术品保税仓储交易中心。
“这是一个集保税仓储、展示等功能为一体,国内首家参照国际标准打造的专业艺术品保税仓库,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储藏及管理服务。”上海外高桥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高级经理张帆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一边介绍说,这里利用自贸区保税区域政策优势,为海内外客户提供保税展示全流程服务,境外艺术品可在办理完成保税出区手续的状态下,参加国内展会,快捷便利,为海内外客户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外高桥保税区作为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坚持以制度创新和功能拓展为核心,深入落实各项改革创新举措,取得了众多良好的成果。艺术品保税仓储在内的文化贸易平台是上海自贸区众多制度创新之一。
“按规定,一件海外艺术品进入中国境内时要缴纳关税和增值税,如果放在国际艺术品保税仓库便可省下这笔钱。”张帆用实例讲解说,有国内客户花3000万买回某旅法知名画家的油画作品,如果直接从国外买回存在家里,不仅要交近1000万的进口综合税,自家的收藏条件也有限制。而存放在艺术品保税仓库,既安全又省了进口税,而且将来艺术品价格上涨后还可再卖出,这无疑也是自贸区内艺术品投资的一大优势。
张帆说,国际艺术品保税仓库从2013年7月投入使用,截至2018年12月,进出库文化品货值累计已超过360亿元,已积累了佳士得、邦瀚斯、保利、嘉德等海内外行业巨头资源,正成为中国文化“引进来、走出去”的前沿阵地。
目前,投资10亿元建设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将在2019年末投入使用。
“作为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首块‘试验田’,自2013年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在外高桥自贸区成立以来,已成为全国最快捷高效的艺术品进出境通道。”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副关长陈昀说,为推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海关推出“美术品简化通关手续”办理业务,企业通关所需时间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
上海海关针对自贸区保税区域文化艺术品简化审批手续及办理流程,推动上海自贸区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促进海内外资源的集聚。
查验“神器”提升智能化水平
40多年前,我国开启了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的航线,迈出了上海港走向世界集装箱大港的第一步,此后随着外高桥和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上海港从百万箱港区迈向千万级的港口,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大港。
5月8日一早,记者前往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站在码头一处高台远望,一排排高耸挺拔的桔红色集装箱起重机,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蔚为壮观。此时,一艘装满集装箱、船名为“武家嘴57”的货轮正缓缓驶离码头。记者注意到,在干净整洁的码头内见不到一个人,只有一些装载着集装箱的无人驾驶自动引导车,在码头内看似随意地穿梭着。
记者看到,时常会有载着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车从一个白色车载的机器旁通过,然后再穿过一个外观如集装箱的箱房。“这是洋山海关在此设置的集中审像组合移动式设备——H986,借助X射线的强大穿透能力,不用开箱就能看到集装箱内装载的货物,可对管辖区域的大型集装箱和车辆设备进行非侵入式机检查验,它适用于货运集装箱及车辆的快速检查,弥补了传统人工查验的不足以达到降低查验成本,提高监管效能的目的。”洋山海关副关长马钟鸣告诉记者。
洋山海关现有5台H986设备。洋山海关技术检查科科长张坚介绍说,过去对集装箱查验都需要人工进行,费时费力;如今有了这个集装箱查验“神器”,针对进口到港货物,自动引导车将随机挑选命中的集装箱,运至H986设备进行机检扫描,生成的图像将作为先期机检扫描图发送到集装箱审像系统,由智能审图系统对货物的安全准入风险进行研判。如果发现图像有异常,可转为人工查验。目前智能审图可识别枪支、刀具、密闭核材料、象牙等多种违禁品。2018年至今,洋山海关通过H986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查获伪报品名走私濒危物种刺猬紫檀4起,并协助缉私与风控部门查获一起小叶紫檀走私案,涉案走私小叶紫檀逾80吨,案值6400万元。
“洋山海关从成立之初就承担了大量的改革创新重任,我们是第一个保税港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个中美大港计划,同时,海关很多改革创新业务也都是在洋山率先开展。”马钟鸣介绍说,洋山深水港具有海关查验区与港区分离这一特殊地理形态特点,因此洋山海关是上海海关唯一采用出口货物“提前申报、运抵验放”模式的海运口岸,同时,洋山海关作为“海关改革创新的试验田、现代化海关管理的示范区”及智能监管示范点,除落实多项自贸试验区海关改革创新制度外,还承担了智慧监管以及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多项改革任务。
目前,上海海关“23+8”项改革创新制度已在洋山落地28项,部分运作成熟的项目已对外进行复制推广。
记者感言
创新一直伴随着上海海关的发展,从以贸易便利化为核心的基本作业制度单项改革出发,向以促进产业开放和功能培育为重点的整体监管模式创新深入,将各条线制度创新与功能培育相结合,将贸易便利化与市场扩大开放相结合,重点发挥好“保税+”功能在产业开放战略中的作用,不断探索建立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四新经济”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新模式。
上海海关,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