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将垃圾分类变成一种法律强制力

日期:2019年08月30日 | 来源:法制日报 |  作者: | 字体:

□ 叶泉

有媒体报道,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城管局召开媒体座谈会,决定在2019年底前沿街商铺实现撤桶入户,杭州所有道路上将不再出现垃圾桶,但街头的果壳箱还是会保留。对此,很多网民表示不理解,认为在垃圾分类尚未规范的情况下,大面积“撤桶”有操之过急,“一刀切”之嫌。上海市率先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以后,包括北京、杭州在内的很多城市都表达了尽快跟进的意愿。杭州主干道“撤桶”这一做法,正如一些媒体所说的那样,形成了一种垃圾分类势在必行的态势。从上海市一个多月的实践来看,垃圾分类首先是对人生活习惯的巨大冲击和改变,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人们的焦虑情绪,而自媒体的传播又有意无意地放大了这种情绪,以致一些网民认为公众在心理上还没有做好进行垃圾分类的准备,政府的一些强制性举措,如“撤桶”之类,难免操之过急。

但事实并非如此,以上海为例,在垃圾强制分类之前,上海进行了数年的倡导和试点,一些小区早已开始了垃圾分类,按理来说,上海垃圾分类的民众基础很好。但是,一旦真正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多数人依然表现出了很强的不适应。这说明,只要没有强制,任何时候大多数市民都没有做好准备去改变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人普遍的惰性会让人得过且过。只有垃圾分类变成一种法律的强制力,人们才会被迫改变。所以,没必要去问市民是否准备好垃圾分类,因为道理讲清楚以后,市民只要做到尊法守法就可以了。

相反,真正需要准备的不是市民,而是政府。科学管理,长效机制,都是对政府部门讲的。垃圾分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并不是源头分类了,垃圾分类就完成了,运装、处理等都是需要配套跟进。

从上海一个多月的实践来看,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市民纵使会感到焦虑,但早晚会慢慢习惯的。但随后的配套机制能不能跟上垃圾分类的现状,分类后的垃圾该如何进行无害化、环保处理,运输是否真正实现了分装分运,执法是否能做到持之以恒、违法必究等,这些可能都是比市民的生活习惯更重要,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源头分类就会变成走过场。

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行垃圾分类,与其说是上海走到全国的前面,不如说上海是在为全国的垃圾分类“趟路”,其他城市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为自己积累经验,做好准备,少走弯路更重要。北京也罢,杭州也好,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垃圾分类是大好事,而此同时,从上海的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根据各自城市的实际情况完善软硬件设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同样重要。

毕竟,从根本上说,垃圾分类是一种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不仅要做好“面上”的功夫,更要做好“里子”里的功夫。


录入:深圳龙岗律师网 | 阅读:
相关新闻  
深圳龙岗律师事务所-陈志钧律师介绍
如需咨询法律问题,请到“免费咨询”频道留言,律师约2小时即可回复。如有案件委托,请拨打以下电话。
手机号码:180-8888-6636(陈志钧律师)
咨询邮箱:1201222@qq.com
福田地址:深圳福田区深南大道港中旅大厦22~23楼
龙岗地址:深圳龙岗区龙福路荣超英隆大厦A座1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