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日期:2016年12月16日 | 来源:深圳市教育局 |  作者:深圳律师 | 字体:

 

各区教育局、各新区公共事业局,市局直属各中小学:

  现将《关于全面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深圳市教育局

  2015年6月25日

关于全面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切实担当起国家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试点城市的责任和使命,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结合深圳实际,对系统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一)深化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社会变革加快,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多元化的价值观、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当前深圳正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对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优质教育需求日益强烈,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化课程改革,是深圳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行动和必然要求。

  (二)深化课程改革是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迫切需要。提升学生八大素养,是立德树人的具体表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落脚点。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为主要任务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育人机制,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效果,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意义。

  (三)深化课程改革是建设国家课程改革试点城市的内在要求。2001年以来特别是承担国家课程改革试点任务以来,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行先试,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课程改革理念得到广泛认同。课程体系从单一逐步走向多元,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为中心,管理方式从重管治逐步转向重服务,评价方式从重选拔逐步转向重发展。课程改革,推动了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提升了教育均衡水平,带动了基础教育整体变革,增强了教育综合竞争力,形成了百花齐放、特色引领、分类推进、相互促进的新局面,并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国家课程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深圳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正步入“深水区”。从总体上看,课程改革整体规划与系统设计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待增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段之间的有机衔接与课程特色还需加强,课程内容贴近生活、实践与体现深圳特色有待增强;考试招生、评价等配套制度有待深化;教师全面育人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解决亟需进一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理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以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要任务,以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为特色,抓住育人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评价与资源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主要环节,系统谋划,大胆探索,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打造教育深圳标准、深圳质量和深圳品牌。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设计。统筹安排课程改革各环节,整合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各种资源,明确课程改革阶段任务、路径和举措,做好配套改革。

  坚持重点突破。聚焦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评价、教师队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针对制约课程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改革。

  坚持继承创新。巩固已有改革成果,推广课程改革的典型经验与做法;适应教育发展新要求,支持各区、各学校、各学科教师大胆探索,创新课程改革的思路、路径与举措。

  (三)工作目标

  构建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相适应的新型课程体系,建设具有时代特点和深圳特色的育人机制,引领学校教育特色、内涵发展,开创立德树人教育新局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深圳精神教育,着力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社会责任感强,具备国际视野、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区新一代青少年。

  ——优化课程结构。紧紧围绕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构建基础、拓展、特色三类功能性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贴近生活和时代,体现深圳特色,完善活动教学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学段有机衔接、特色鲜明的课程层次结构,课程更具基础性、综合性、丰富性和特色化。

  ——推进教学方式深度变革。大力推进尊重学生兴趣、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课程育人效果;信息技术有力支撑并牵引教学变革,形成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方式。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探索适应新高考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新途径,利用大数据开展过程性的学业评价与综合素养评价;完善学生综合素养“阳光评价”三级体系,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网络监测和管理体系,优化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的整体教育功能。

  ——健全资源统筹机制。构建课程开发标准、评价和管理制度;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构建面向社会的优质课程购买机制,形成家庭、社会和企业的优质课程资源整合机制;系统改革人事、经费、评价、培训、管理等配套制度,增强课程改革的资源保障力量。

  (四)学段目标

  小学低年段:加强基于学科整合的综合性课程建设。建设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课程内容体系;推行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加强阅读、体育和艺术教育;鼓励小学低年段开展全学科教学试验。着力培育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小学高年段:加强综合性课程建设。重构以学生生活经验、体验和活动为中心的学科教学内容,加强体育、艺术、科学、阅读教育;丰富教学手段,开展以生活常识为主的小实验教学,形成探究性和合作学习机制;着重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健康体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初中:综合性课程与分科课程并重建设。丰富课程类别,建设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加强阅读、科技、审美、体育、生命教育及社会实践教育;丰富和扩大社团活动,广泛开展各种科技探究、创意活动、手工制作及艺术活动;加强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实验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高中:重点开展以学科课程为主的课程建设。丰富课程类别,加强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充分利用深圳高科技产业优势,以“创客”教育为推手,加大科技课程开发和教育,形成高中生科技素养深圳标准;建设数字化课程,开发数字化实验系统;深入推进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教育;开展“走班制”试验,扩大选修课比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着重为学生的生存和终身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好基础。

  三、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进一步明确学校育人目标、学科标准与改革方案

  1.进一步明确学校育人目标。根据中小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审美、国际、信息、生活八大素养之中,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形成能操作、可检测的学校育人目标体系,突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研究制定学科教学质量和学业质量标准。根据学校育人目标,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学科能力培养、学科素养养成等方面的基本标准和要求。适应深圳标准打造的要求,制定全市统一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应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3.制定区域和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各区和学校要根据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深入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紧紧围绕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实施、评价与资源整合等环节的优化,研究制定今后三年课程改革具体方案和路线图,明确课程改革的重点、路径和举措。

  (二)构建与综合素养培养相适应的新型课程体系

  1.优化学校课程功能体系。全市中小学根据学校育人目标,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不断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形成与中小学生八大素养培养相配套的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三类课程。基础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占小学、初中总课时数的70%,占高中的60%。拓展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延伸和深化,主要服务学生能力提升,以综合性课程为主,占小学、初中总课时数的20%,占高中的30%。特色课程由学校自主开发,主要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占小学、初中、高中总课时数的10%。积极开发与综合素养提升相配套的专题化、系列化、模块化的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

  2.夯实基础课程体系。优化和重构国家课程,以提升课程基础性和促进学生深化学习为核心,深入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小学注重探索学科的整合,中学注重学科内容的模块化整合,重视基础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拓宽基础内涵,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优化和强化活动教学和实验教学,逐步把实验教学内容纳入初中升学考试之中,大力提升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3.丰富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制定《深圳市中小学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标准与管理办法》,明确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建立校际联合开发机制和优质课程共享机制。建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的绩效考核机制,对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实施绩效良好的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进行奖励,并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统一考核。

  明确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的建设重点。小学注重学习习惯、兴趣、想象力及小制作能力培养,重点开发习惯养成、兴趣培养、学会学习、快乐阅读、生活技能等活动课程。初中加强青春期教育、健全人格教育、体育、艺术教育及动手和探究能力培养,重点开发青春期教育、社会公德、特长培养、自主生活等综合性课程。高中重视研究性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重点开发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实践、职业技能与生涯教育等各类学科课程。有计划地引进STEM课程,推进机器人等科技教育与模拟实验教学。

  4.促进中小学课程有机衔接。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避免教学中任意提高要求或降低要求,以及教学碎片化、不系统等各种不规范现象。进一步增强课程整体性,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切实提升学科育人实效。

  (三)优化与学生成长和学科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内容

  1.增强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切实遵循育人规律,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和脱离学生生活实践的现状,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更好地遵循学科内在逻辑和知识结构化特点,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思维发展阶段和心理特点,提升课程内容的科学性。

  2.提升课程内容的前沿性。瞄准学科发展的国内国际前沿,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充实社会进步和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内容,引进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趋势,引进学科研究领域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设想、新试验、新方法。鼓励引进国际优质课程资源。

  3.扩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尊重学生兴趣和成长需要,紧紧围绕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要求,加大课程开发力度,整合课程资源,创新课程资源配置,不断丰富和扩大人文、社会学科、自然科学、体育、艺术、生活、社会实践等领域的课程数量、类别,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化成长。

  4.推进课程内容的现代性。大力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推进教育国际化。研究制定数字化课程建设规划,继续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万佳超市”计划,创新机制开发优质微课程和慕课,建设一批精品数字课程,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化课程平台,培育数字化课程建设创客群,丰富网络课程资源。

  5.强化课程内容的特色性。把加强体育、艺术、科技教育作为优化深圳市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实施深圳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明确课程要求,创新教学方式,加大资源投入,建设校内外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中小学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普及学校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着力培养一批品牌项目和特色项目,把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发展成为深圳市教育重要特色和充满活力的生长点。

  (四)推进教与学方式的深度变革

  1.建立课堂教学新规范。适应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依据课程改革新理念,以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根本目标,建立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指导、训练等各方面的新规范,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制定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减少课堂教学随意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大力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尊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差异,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贯穿小学、初中和高中。开发研究性学习地方课程,加强研究性学习指导,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丰富问题情境,重视问题导向,提高教师教学问题设计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优化思维品质。小学阶段完成10个探究性课题,初中、高中阶段各完成10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3.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方式。充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优势,促进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呈现、教学资源整合、师生交互、课堂评价反馈、学习质量分析等方面的有效支持,开展网络创意制作、模拟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网络学习指导,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提升网络学习能力。

  4.深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支持普通高中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高素质导师团队,开发特色课程,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高校学术资源和实验室向高中学生开放的有效方式。探索高科技资源整合利用方式,培育和打造学生“创客空间”,配备开源硬件、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开发和制造工具。建立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政策支持体系,取消初中各类选拔性考试,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拓宽发现渠道。探索弹性学制,促进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

  5.积极推进“走班制”。支持有条件的初、高中开展“走班制”试点,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实行学分制,逐步改革单一行政班的教学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分层分类的选课走班教学模式,让学生选择教师、选择课程模块、层次与进度,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五)健全多元评价与办学质量网络监测体系

  1.探索综合素养评价新途径。注重学生综合素养成长的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建立学生综合素养成长电子档案,全程跟踪记录学生体质、心理、学业、品德等素养培养情况。小学和初中探索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相对应的评价办法,把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结果纳入到中考录取制度之中,高中探索适应新高考要求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法。

  2.优化综合素养“阳光评价”三级体系。定期开展学生综合素养“阳光评价”测试,检测学生综合素养成长情况。定期开展学校“阳光评价”,通过学业质量抽测及问卷调查,测评各学校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水平,并对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学业负担、师生关系、教师育人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价,促进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育人能力。每两年对全市各区进行“区域阳光评价”,主要测评各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水平,并对各区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政策导向、制度创新、均衡水平等进行分析评价,促进各区不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保障。建立区域“阳光评价”结果发布制度。

  3.构建学校办学质量网络监控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以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作业质量和考试质量监控为重点,集合智能文档技术、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学习科学、命题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建设覆盖全市中小学的学校办学质量网络监控体系,分期分批建设命题系统(出卷、审核)、考试系统(机考、网上阅卷)、数据分析系统和考试资源库,动态跟踪教师教学状况和学生学习状况,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切实提高作业实效性,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努力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教学体系与办学质量监控体系。

  (六)加强课程改革的资源建设

  1.制定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建设标准和设备设施配备标准。适应课程改革和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需要,及时补充、更新专用教室、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与设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修订学校建设标准,提高专用教室配置标准和公共用房配置标准,加强体育、舞蹈、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数字化实验系统等功能教室建设。

  2.构建面向社会购买优质课程机制和奖励机制。设立社会课程评价认定专家委员会,对社会课程进入课堂进行认定,建立课程库,发布课程目录,统一购买。对购买需求大、质量高的社会课程给予配套的经费补贴。

  3.建立校本课程认定和管理制度。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标准,成立校本课程建设委员会,建立课程开发认定制度和课程库,每三年一次对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评估,对优秀课程进行推广和奖励。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对被纳入课程库的课程给予经费补贴。课程开发情况作为名校长、名师、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考核的重要内容。

  4.建设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试验区和试验校。以区和学校为单位,建设若干试验区和试验校,以三年为周期,系统开展深化课程改革试验。成立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试验区和试验校的课程改革指导和系统推进。对试验效果显著的单位给予奖励或经费补贴。

  四、条件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目标和进程,有序推进。完善市、区两级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深化课程改革的组织和领导,定期开展课改专项调研和阶段评估,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实施课程改革校长负责制,各学校要制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工作方案,有计划、按步骤推进课程改革。

  (二)提升学校课程实施能力。加强对校长和教师的课程改革专项培训,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和开发能力,按照课程体系优化要求,增强课程改革的统筹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按照市教育局《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2015年“教师队伍建设年”实施方案》的要求,通过建设教师基地学校和推进教学研究方式转型等办法,创建分层分类分岗教师培训模式,积极推进“研训教合一”的校本研修,做强做大“名师工程”,增强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改革能力。加强对本校课程开发的管理,系统规划好校本课程开发,提高课程开发质量。

  (三)健全工作机制。组织课程改革基层创新现场会、成果报告会、研讨会等活动,观摩和交流创新举措,培植和树立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对在课程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督导和实施过程的管理,把实施课程改革作为办学水平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指标,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体系;将课程改革成效作为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重要指标,促进工作落实。

  (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小学、初中就近免试入学。完善体育、艺术、外语等特长生招生制度和学校自主招生管理制度,规范录取程序与办法。扩大优质普通高中学位直接分配到初中的比例。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实行中考加毕业会考的考试办法,深化中考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考试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提高命题水平和试题质量,发挥中考促进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五)深化配套改革。加快制订全市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制定统一的各学科学习指导纲要、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的开发指导纲要,制定统一的学科教学质量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制定面向社会购买优质课程机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标准和评估管理制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学校配套改革,统筹人事、编制管理、经费投入、教学评价、教师培训、教师流动等配套制度改革,引导、激励和支持学校改革创新,力争在课程结构优化、教学方式变革、课程评价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民办中小学积极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生长点。

  (六)营造舆论氛围。继续做好中小学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宣传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提升家长和社会各界对课程改革的认同感,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信息索取号: 020300-02-2015-026575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15-06-30
录入:深圳龙岗律师网 | 阅读:
深圳龙岗律师事务所-陈志钧律师介绍
如需咨询法律问题,请到“免费咨询”频道留言,律师约2小时即可回复。如有案件委托,请拨打以下电话。
手机号码:180-8888-6636(陈志钧律师)
咨询邮箱:1201222@qq.com
福田地址:深圳福田区深南大道港中旅大厦22~23楼
龙岗地址:深圳龙岗区龙福路荣超英隆大厦A座1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