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特区扩容的消息为会场内外热议的焦点话题。然而特区内外一体化不是一个文件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全市做出长期的努力。法律法规尚未对接、交通存在瓶颈、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基础建设差距大……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人们去解决。
思想意识上实现对接
“哥们,7月1日后请不再叫我们宝安龙岗‘关外’,好吗?”这是一个网友在深圳新闻网上发的帖子。
关外多年以前就完成了城市化的进程,但是不少关外的物业公司感觉很头疼的是,物业管理费收不上来;那些居民对比了关内的物业公司后表示,“我们都享受不到同等的服务,当然不愿意交管理费了。”
这只是关内外差距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一件小事上的反映。“特区内外一体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意识上的对接”,市人大代表杨绪松表示,长期以来,特区内外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特区外很多地方总体上还是城市化的农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的意识。要做到特区内外一体化,就必须首先让特区内外居民的意识达到统一,只有在先进的思想和意识的指导下,特区外的发展才能更快、更先进。
优先开展交通建设
早上7时多,梅林关外的道路已经开始拥堵,每辆公交车都挤满了进关的市民。在高峰期,梅林关附近的车龙可达3公里长。记者曾多次在这里实地调查,仅仅过一个转盘,就要花去整整30分钟的时间。
其实,这种“肠梗阻”不仅仅发生在梅林关,宝安、龙岗、光明、坪山等地,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
“道路、交通设施一体化,在目前形势下是最具操作性且群众受益最为直接、明显的举措”,人大代表康承认为,道路、交通设施作为投资、发展的硬环境,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目前,宝安、龙岗的道路、交通设施与关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全市的断头路大部分集中在宝安、龙岗两区;公交覆盖率关内已近100%,而关外只有76%;规划道路建成率关内接近100%,而宝安为70%,龙岗只有40%。康承表示,改善诸多不利局面,需要今后在行政资源配置和财政资源配置上向关外倾斜。
希望享受同等教育、医疗服务
在坪山新区,20多所中小学中就有一半以上属于民办学校,这些民办学校无论是办学硬件条件,还是师资力量,和特区内校相比都存在重大差别。在坪山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坪山新区科级以上的工作人员和稍微有些钱的居民,子女都不在坪山上学。”
教育和医疗是与市民生活最为密切的领域,特区内外同样存在着巨大差异。布吉片区过百万人,仅有一家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二甲医院。而特区内的福田区,方圆10公里内就有3家三甲医院、3家大型专科医院以及10家区级综合医院、民营医院。
许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建议,特区扩容后,通过加大对关外的投入,使关外居民也有望享受到教育、医疗的同等服务。